
2022.05.16 丁守中董事長參加師範大學東亞系主辦 「俄烏戰爭與東亞區域安全:對臺灣的啟示 」論壇

「俄烏戰爭與東亞區域安全對台海安全的啓示 」丁守中
第一個啓示:
戰爭是最血淋淋、泯滅人性、殘酷的,人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沒有贏家。
烏克蘭:
——人口戰前4146萬、十幾個城市、家園成廢墟焦土、軍民死傷近八萬人、四分之一人民流離失所(UNHCR 5月13日統計600萬難民逃到鄰國、境內800萬)、家破人亡無家可歸、乞丐、性剝削…
Ex.烏克蘭難民多半都是女性及孩童,常發生義工偽裝好人,以性換住、以性換睡、烏克蘭女子淪為性犯罪的獵物,甚至激起英國、德國政府及公益團體都要介入關心並制止。
——世界銀行:烏克蘭的經濟今年將縮減近半;烏克蘭的衝突已造成一半的企業關閉
——烏克蘭的黑海航運被切斷,減少約90%的穀物出口,減少總出口的一半。
Ex.烏克蘭2021年農業出口270億美元,原來烏克蘭每月出口穀物400到5,00萬噸,三月底減少到幾十萬噸,現在由於面對黑海區域、包括敖德薩省全面陷入戰火,現在出口更是停頓。而俄羅斯和烏克蘭占全球小麥出口29%,玉米19%,戰爭跟制裁對出口都有影響,雖間接造成美國穀物出口增加,但也因民生物資短缺,造成西方國家嚴重的通貨膨脹。
——烏克蘭的經濟減縮一半,還不包括基礎建設損毀的影響,如加上經濟受影響更慘重。而基礎設施損毀至少需要二十年的復建才能回到原點,烏克蘭這個歐洲第二大面積的國家,註定要窮要弱很久。
俄羅斯:
——西方各種制裁、運補困難、損兵折將近二萬五千官兵死亡,也是死傷慘重、士氣深受影響
——將俄羅斯排除在國際銀行快速支付系統Swift之外,嚴重影響俄羅斯貿易與經濟,人民生活困苦;民怨與國內反戰情緒日增;寡頭財產遭西方凍結,對普丁政府也增加很多不穩變數。
——歐美制裁也對俄羅斯外貿,尤其最仰賴的能源輸出造成重大影響。
Ex.俄羅斯能源及金屬出口,佔俄羅斯總出口80%以上,財政收入50%以上。出口佔俄羅斯GDP的比重25%以上,制裁的影響非常大。俄羅斯以停止供應天然氣做報復,固然產生一定效力,也是自傷拳。
——在美、歐重武器加強軍援烏克蘭情況下,目前軍事行動也是進退兩難…俄羅斯眼前只能更多的攻城掠地,將來可做談判及停止歐美制裁的籌碼。但愈陷愈深,未來還不知如何收拾…
西方國家擔心俄羅斯不得己有可能動用戰術性核子武器,來嚇阻西方國家支持烏克蘭對俄羅斯進行消耗戰。…但這也有擴大戰場及全面核戰的嚴重風險。
——總之,戰爭就是血淋淋家破人亡,對俄羅斯對烏克蘭,最苦的都是平民百姓。
第二個啓示:
霸權鬥爭或國際政治中的衝突對抗,無所不用其極。國際間只有現實利害,不講仁義道德。沒有永久的朋友。支持民主人權、意識形態、打破專制獨裁、解放人民…往往只是冠冕堂皇的藉口,霸權國家就可以任性,太多雙重標準,實質上一切都是擴張或維持一己的勢力範圍與利益。
(Ex.在對手的勢力範圍可以侵門踏戶,自己的勢力範圍,絕不容外人插手)
——國與國之間鬥爭手段:經濟上的杯葛抵制,政治上的分化挑撥、秘密行動(Covert action)中的顛覆、政治暗殺。製造區域衝突、打代理人戰爭…都是打擊對手工具與手段。(北部非洲的、中東的茉莉花革命、阿拉伯之春、東歐及中亞的顏色革命、香港的反送中、雨傘運動甚至藏獨、疆獨、台獨都有國際霸權鬥爭的影子及國際勢力的介入…
Ex.2016黃之鋒在美國、在哈佛演講備受禮遇)
——霸權鬥爭,避免自身捲入全面核戰,最強有力遏制對手的方法,就是打代理人戰爭。霸權國家往往會挑起對手陣營內部或周邊國家矛盾,使對手陷於內鬥內戰內耗。就像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四月底訪問烏克蘭講的明白「美國希望看到,俄羅斯的軍力被削弱,無法再重建軍事能力」
——美國國務卿龐貝歐在德州農工大學演講說「撒謊、欺騙、偷竊」造就了美國今日榮耀!」這段大白話最能說明霸權鬥爭的不擇手段。其實還有殺人,因為二戰後美國介入最多戰爭,美國的國防支出最高,佔全球四成。
(Ex.Fletcher教授都是雷根政府顧問:同學問到美國海外基地這麼多,如果當地政府及人民反對基地要求搬遷怎麼辦?答:換各國政府比搬基地容易。政治暗殺比出兵便宜;Fletcher戱稱)
——俄烏戰爭就是美國鬥俄羅斯「上兵伐謀」的成功,讓俄羅斯、烏克蘭陷入「伐兵攻城」的慘境。
美國為了維護自身霸權,不但鬥昔日死對頭俄羅斯,連歐盟尋求自主也要鬥,更別說今後美中霸權的鬥爭了,俄烏戰爭一石多鳥。
——到底誰是擴張主義?北約曾經承諾戈巴契夫,北約不會擴張超過統一後的德國,不會再向東擴張。但過去30年北約一再東擴,還不斷吸收前蘇聯集團國家,對於親俄獨立國協成員國,也不斷搞顏色革命,或代理人戰爭,就是要分化這些國家跟俄羅斯關係,拉攏到北約NATO陣營(12-30)。西方國家如果是為了經濟目的,他們應該歡迎這些東歐國家只要加入歐盟,而不是北約。西方國家要他們加入北約,就是好在這些國家駐軍對付俄羅斯,北約現在在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都駐軍。近年,更在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都駐軍,三十國對付一國,是誰受到威脅?將心比心,當年古巴飛彈危機,美國為何容不下蘇聯在古巴放飛彈?自己卻要把軍隊開到俄羅斯家門口?
烏克蘭歷史上一直被視為小俄羅斯,與俄羅斯有特別關係,在有特別關係的國家間挑逗分化,更能激起衝突。烏克蘭若要加入北約,就是碰觸了俄羅斯安全底線,普丁當然不能容忍。
2014年2月,烏克蘭廣場橘色革命,把親俄的亞努柯維奇總統搞下台。當時群眾示威的現場就有Victoria Nuland,她是誰?對俄強硬派、証明美國勢力介入。俄羅斯的眼中釘為何在關鍵時刻一再出現基輔!布林肯為何一直帶著她訪烏?証明美國希望激化俄烏衝突。
——美國明知北約怕捲入衝突戰火,不會接受烏克蘭,八年了,門一直敞開,就是不批准加入。卻一再給烏克蘭錯誤訊息,強調堅定防衛承諾、與烏克蘭人民站在一起、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支持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強力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及軍援。
Ex.2021/5、俄烏戰前2022/1布林肯兩度訪烏,2021/5、2021/9、2021/12、2022/1美國軍方高層及參議員訪問團,接二連三訪問基輔,都一再重申堅定承諾。 甚至美國參議院中在2021-2022期間提出「烏克蘭安全夥伴法」及「烏克蘭民主防衛租借法」草案,政治軍事上給烏克蘭吃威而剛,但到前幾天5/9號拜登批准,才完成立法。
——事實上,如果為了歐洲和諧,當年俄羅斯在葉爾辛時代及普丁才上任時就要加入歐盟與北約,美國克林頓總統及歐洲大國馬上都反對。連歐洲第二大面積的烏克蘭要加入歐盟及北約,歐洲大國也反對,就是忌憚俄羅斯。各國只要烏克蘭做屏障,絕不為烏克蘭打仗。
第三個啓示:
千萬不要做霸權鬥爭下,打代理人戰爭的馬前卒。美國及西方國家絕對不會出兵,只是利用別國代理人戰爭打消耗戰。小國往往是大國謀略下的犧牲品,烏克蘭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别人的孩子死不完,死道友,不死貧道!
——俄烏戰前,美國對烏克蘭的承諾及政治動作這麼多。戰爭前拜登總統天天示警,俄羅斯馬上要攻擊馬上要戰爭。卻不做任何和平協調。俄烏戰爭一旦爆發,最後換來的只是拜登的「祈禱與烏克蘭人民同在」。因為忌憚與俄羅斯衝突會捲入全面戰爭及爆發核戰,美國及歐盟都絕不出兵,只是提供武器,讓烏克蘭做戰場,人民做炮灰。
——事實上,烏克蘭的狀況其實是可以避免的,古有明訓,有識之士早有警告:
[韓非子、亡徵]説的很清楚:「國小而不處卑, 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季辛吉:烏克蘭如果要生存與發展,就不應該在西方與東方間抉擇、不應該成為一方反對另一方的「前哨」,它應該扮演雙方橋樑角色。(Henry Kissinger: To settle the Ukraine crisis, start at the end,2014/3/5華郵)
EX.季辛吉的話,是從地緣政治學的角度講的,也讓我們想想台灣自己的定位。
——國家的領導人為了國家安全及人民福祉,應該未雨綢繆,及早發現問題於事先,解決問題於無形,這才是好的領導人。大國的矛盾與謀略利用,可惜澤倫斯基根本看不懂,心態還是表演的明星,一心想著「去俄羅斯化」與加入北約,做了錯誤的選擇,又加深了烏克蘭內部親歐與親俄派矛盾。他現在對各國國會演講,享受掌聲、他做了英雄,又如何?西方國家出錢讓烏克蘭人民去做炮灰,可憐的是烏克蘭一半的經濟與基礎建設毀壞,處處斷垣殘壁,四分之一人民做了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的難民。當然侵略者俄羅斯最該受到指責,但是澤倫斯基也責無旁貸。
——俄烏戰爭,美國是最大贏家。美國成功地突顯了俄羅斯的威脅;離間了歐盟與俄羅斯的關係;警醒了歐洲當年對納粹德國擴張的記憶,起死回生了北約組織。現在連一向較中立的瑞典及芬蘭也都要申請加入北約,這又造成俄羅斯更大壓力,以後俄羅斯與歐盟的矛盾衝突會更多,歐洲國家更會依賴美國及北約。
美國不但在歐洲獲利,藉著發起西方國家制裁,嚴重打擊了昔日對頭俄羅斯軍事、經濟與貿易;更藉着把中共打成俄羅斯同路人,凸顯中共對台灣及亞太的威脅,及可能的西方制裁,也成功的達成了中美貿易戰及新冠疫情都無法達成的讓「外資為了避險大量從中國市場撤離」,這都全面拉抬了美國的利益與國際影響力。
第四個啓示:
兩岸人民都要警覺,美國現在是由戰爭販子及軍火商決定美國國防外交政策,太多美國國防部長、參眾議員違反利益衝突迴避及旋轉門條款,擁有軍火公司利益,難怪在國際間都是主戰不勸和。(根據Business Insider、CNN、及CNBC專題報導、輿論批評、及美國布朗大學瓦森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對過去20年美國投入戰爭成本研究報導)
——美國的霸權靠的是槍桿子。美國政府花不到20美分印刷一張$100美元鈔票,能到全世界去換物資,並做為全世界貿易支付的工具,也是靠美國的武力。美國的軍工複合體向來就是影響美國政策的最重要利益團體之一,蘇聯瓦解後,美國更需要找尋新的假想敵,光是反恐及區域衝突不足以合理化美國占有全世界軍備支出四成的最大國防支出(2022年US國防預算 7530億美元;2023年7730億美元)。
Ex.今年美國國防預算7530億美元中,特別撥了1120億美元加強武器研發,擺明就是因應中共在微電子、極音速武器、人工智能先進技術領域的領先和挑戰。
Ex.在2021年10月27號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上將甚至以當年蘇聯人造衛星超越美國的Sputnik moment來形容中共的極音速飛彈對美國的威脅與軍武落差。
現在先鬥俄羅斯,再以中國崛起為假想敵,鬥中國,自然成了爭取國防預算最有利的理由。美國的五大軍火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雷神公司、通用動力公司、波音公司、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光是2019及2020這兩個會計年度,就拿到美國國防部超過2860億美元的採購訂單與合同。從2001年至2020年,這五大軍火公司共分到2.1兆美元的國防部採購合同。
Ex.從2001年到2020年美國五大軍火集團的股票價格平均上漲了九倍,多少美國參眾議員在高喊支持民主支持人權的同時,也大發戰爭財。
——美國五大軍火公司董事會中充斥著美國國防部、美軍前高層首長與上將擔任董事。僅看從川普到拜登總統任內共五位國防部長,其中就有四位來自這五大軍火公司:詹姆士、馬提斯(James Mattis;通用動力公司董事);派崔克、沙納漢(Patrick Shanahan; 波音公司副董事長);馬克、艾斯培(Mark Esper; 雷神公司政府關係部總裁);洛依德、奧斯丁(Lloyd Austin; 雷神公司董事)。職務旋轉門,與利益不迴避在美國軍工複合體中,常飽受各界批評。
——我們看到,美國參眾議員義正嚴辭的到烏克蘭,到台灣去高喊支持民主對抗強權,支持喊打喊戰,加強軍購,後面的真實目的是炮聲一響黃金萬兩。根據美國媒體報導至少有51位參眾議員擁有軍火公司的股票,其中至少18位參眾議員有投資美國軍援烏克蘭的標槍和刺針飛彈的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股票,;三分之一美國參院國防委員會下的撥款小組委員會成員擁有軍火商股票。
——美國媒體還揭發,在美國重大軍事決策前,甚至知悉內情的美國參眾議員完全違反利益衝突迴避原則及道德規範,先行購買相關軍火公司股票。其中包括參院國防委員會主席英霍夫(James Imhofe);最近新聞比較大的就是俄烏戰前兩天買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及油公司股票的Marjorie Taylor Greene 眾議員;拜登總統參訪生產標槍飛彈的洛克希徳馬丁公司,這家軍火公司在選舉時對很多政治人物參眾議員、總統候選人都會以各種政治行動委員會PAC的方式大力支持。今年美國國會期中選舉馬上到了,民主黨選情告急。總統參訪這家公司當然有助於同黨議員的選舉。還有最近率參議員團訪問台灣的葛理漢參議員,他來台推銷波音飛機(24架787,2300多億台幣)聯合報説這是總統府沒有提到的支持自由的代價。別忘了,波音公司也是全球第二大的軍火承包商。
這些爭議點,都是美國學術界及媒體已報導揭露的例子,還有太多見不得人的個人私利在國際關係的戰爭及衝突中作祟。
第五個啓示:
看看烏克蘭,想想自己,我們台灣該學到以下的教訓:
1、國際制裁未必有效
烏克蘭有187個邦交國,中華民國只有14個邦交國,而181個跟中共有邦交的國家均承認或認知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俄烏戰爭喚醒了歐洲各國對過去蘇聯威脅的記憶,即使如此,歐美國家對烏克蘭的支持仍屬有限與局部。亞太國家只有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侵略的記憶。跟中國的衝突僅限於印度、越南等…少數國家。而中國經濟總量是俄羅斯的十多倍,中國與世界各國經貿關係,遠大於俄羅斯在世界經貿關係的比重。中國不但是佔全球GDP三分之一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組織的主導國,也是歐美、亞太各國數一數二的貿易夥伴,歐美制裁俄羅斯,都已讓自己國內飽受通貨膨脹之苦。若要制裁中國談何容易,恐怕更會先制裁了自己 。
2、美國絕不會為台灣出兵
前一陣子,台灣民意調查有六成五民眾認為若中共武力犯台,美國會出兵協防台灣。也有五成八民眾竟然認為日本也會協防台灣。看看歐美日面對俄羅斯都不敢出兵了,今天的俄羅斯G D P(1兆6900億)還輸給中國的一個廣東省(1兆8479億美元),歐美面對在人口上及經濟量體上比俄羅斯更大10倍,同時也是核武大國的中國,當然更不可能出兵。台灣人真的要覺醒。
Ex.2016哈佛費正清中心、國際事務中心見聞、傅高義談話、老同學北約前總司令James Starvridis (2034全面開戰小說)印證絕不會為台灣出兵。每十年Class reunion各國政界同學替台灣擔心。
3、我們要認清台灣是海島、工業集中西部沿海地區、容易被封鎖禁運,電力供應及通訊設施容易成點穴戰爭目標
國土面積上,烏克蘭面積是台灣的16倍大,有足夠防衛縱深。台灣是海島,固然有海峽昨阻絕,但也容易被封鎖禁運。台灣大部分工業設施都在西部沿海地區,受攻擊易毀性更高。
而過去我們在立法院聽國安簡報,全台電力供應各迴路超高壓電塔都在東西部丘陵山頭上,大家或許還記得1999全台大停電。而我們台灣對外通訊全靠中華電信在陽明山的國際衛星通訊中心,及在枋山、淡水、頭城三個海纜中心對外海纜聯絡,這些設施都是台灣聯外命脈,極容易受到東風飛彈攻擊而造成全台大停電,並對外斷絕通訊。不可能像烏克蘭那樣還能對外實況轉播。
4、對外貿易是台灣命脈,台灣最需要安定和平的國際環境,做生意就是要和氣生財。動亂,戰爭、封鎖都會增加成保險及運輸成本。
大家曉得國際貿易占台灣GDP七成以上,是台灣的命根子。大陸是台灣最大貿易夥伴、最大投資地、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去年台灣對大陸出口占比達42.3%。去年台灣對大陸出口超過2500億美元,貿易順差更突破1700億美元以上,對外貿易最需要安定和平的國際環境,台灣更不該搬石頭砸腳,搞壞兩岸關係,更不該為美國打代理人戰爭。
5、美中霸權鬥爭已成定局,政府一面倒親美反中,加深台灣於代理人戰爭風險
美國現在視中國為國際次序最大挑戰與國家安全最大威脅。美中世紀霸權鬥爭已成定局,在這大形勢下,民進黨政府選擇一面倒的親美反中,只會讓兩岸關係迅速惡化。國家安全不能只靠武力,龐大軍備支出將拖垮台灣財政,(大家知道F 16戰機中壽期的提升性能,再加上20多年的全服役期花費,是單機採購價格的三到四倍。有些武器譬如說我們的幻象戰機,現在妥善率偏低,就是缺乏經費零件整補。)拼命在美國授意下買軍火,也只會更加深兩岸風暴危機,極有可能陷台灣成為美中霸權代理人戰爭的戰場,就像現在的烏克蘭一樣。事實上,國際媒體及學界已有太多這類的警告。
6、美國維持霸權策略,就是利用烏克蘭鬥俄羅斯,利用台灣鬥中國
近幾年,隨著中國大陸崛起,我們看到美國國會力推「台灣代表處升等案」、「武裝台灣法案」、「加強太平洋威懾倡議案」、「2022美國競爭法案」及美國2022會計年度國防授權法中加強對台灣軍售案;今年四月六日美國聯邦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再提出加快對台軍售的「台灣武器出口法案」…就是因為考量到台灣比烏克蘭容易遭到封鎖,更要我們大量的買武器儲存,一次美國軍火商賺個夠。還有最近這兩年美國高層及參議員訪問團一團團來,做的政治動作、講的話都跟對烏克蘭講的一樣,只是把對手換成了中國,其目的就是激發海峽兩岸衝突。
7、台灣沒有打城市戰與巷戰的本錢,今日烏克蘭,絕不能成為明日台灣
美國制中策略,就是充分利用台灣執政黨反中台獨的心態,除了大賣軍火之外,甚至建議台灣當局更要加強台灣主體意識教育、加強後勤動員體系、甚至建議恢復徵兵,最近更要台灣軍方學烏克蘭加強城市戰巷戰的能力與訓練。烏克蘭面積比台灣大16倍,每平方公里人口69人,台灣扣除高山丘陵,每平方公里二千多人,台北市更高達每平方公里九千多人,根本沒有打城市戰巷戰的本錢,其必將造成城市焦土與人民重大傷亡。美國下的軍事指導棋,是想把台灣推向美中霸權鬥爭的風暴最前線,替美國人打代理人戰爭。
其實我們一定要打破一個迷思,認為美國人支持台灣大量買軍火可以幫助台灣對付中共,大家想想,就算我們最後打贏了中共,阻礙了中共的攻擊,台灣也必然是焦土一片。
結論:
我的結論是美國利用烏克蘭拖累了俄羅斯之後,接下來一定是全力鬥中國,這是美國要維繫自身霸權的必然。台灣民進黨政府一面倒的親美反中政策,只會讓台灣走到美中風暴鬥爭的最前綫。國際間也一直視台灣為2022年重大危機黑天鵝、最危險的地方,只是俄烏戰爭先爆了。
台灣真的走到了關鍵命運的十字路口,經濟杯葛、戰亂風險?還是和平安定?繁榮幸福?全在台灣人的認知與選擇。中國大陸的發展何嘗不是也到了關鍵的轉圜點,是中華民族持續的偉大復興?還是提早陷入美中霸權鬥爭修昔底德陷阱以大國戰爭為收埸?解鈴還需繫鈴人,不論西方的謀略如何,兩岸和戰關鍵全在兩岸領導人的一念之間。
俄烏戰爭的啓示,我們在這要建議民進黨政府,維護台灣安全,不能全靠武力,不計代價的拚命買軍火,更要主動化解敵意,改善兩岸關係。
台灣如能採取「親中友美」政策,或許在國際間會有更大空間,更能贏得尊嚴,更能維護台海的穩定與安全,更有機會加入區域經濟組織;甚至還能在美中霸權鬥爭中,扮演協調緩衝的角色,對世界和平做出更大貢獻。
我們也要提醒大陸的領導人,大陸高唱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應該是擺脫一百多年來國際的壓迫與操弄,真正達到民富國強,讓人民都能過幸福富裕的好日子,不是凸顯武力耀武揚威。
當前西方以中國為目標的霸權鬥爭更是緊迫與險惡。此時此刻,大陸方面最應節制的,就是對台武統的言論及武力威逼的做法,因為這最會長久傷害兩岸人民感情,會造成兩岸世世代代仇恨;也只會逼著台灣政府與人民別無選擇,只有更投靠西方反中陣營。既順遂了西方反中陣營企圖分裂兩岸、利用台灣做籌碼、打代理人戰爭的陰謀,又可進一步打擊中國的國際經貿關係,阻礙當前大陸快速經濟發展的勢頭。
中國大陸在兩岸之間擁有更大實力與主動權,若能對台減少武力威逼,改採更陽光的和平友善訴求,尋求兩岸對等尊重、和平民主方式的經濟與政治整合,讓兩岸人民都能和平安全幸福,那才是真正中華民族的復興。如此,二十一世紀的中美霸權競爭就提早結束,就像歷史學家湯恩比預測的 :21世紀就是中國人的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