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人的悲慘命運不亞於加薩走廊
- anhotpe
- 10月28日
- 讀畢需時 7 分鐘
2025-10-28 上報/張良任

加薩暫時停火了,但以色列對周邊地區的軍事攻擊並未停止。
以色列與哈馬斯在過去兩年打仗的期間還不時的跟盤踞黎巴嫩南部的真主黨作戰,還要應付來自葉門胡塞組織的飛彈及無人機的襲擊,又要斬斷所謂「抵抗軸心」幕後黑手伊朗的武器運送及濃縮鈾提煉設施,約旦河西岸屯墾區不斷發生的小規模突也要經常性地強力處置。受到以色列攻擊最多的是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附近的軍事基地、補給道路、武器倉庫不斷地受到以色列的轟炸。加薩停火之後,以色列變本加厲,不但擴大轟炸的地區,甚至派出地面部隊強行佔領1974年戈蘭高地停火區的土地及戰略要地。
敘利亞在世界歷史與政治上具有深遠的重要性,由於地處亞、非、歐大陸之間,堪稱中東的文明交匯口。在歷史上,敘利亞地區也是猶太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重要的發展中心,在中東精神與文明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近代史上,敘利亞的命運反映了中東的殖民與冷戰格局。美、蘇冷戰期間成為兩大國在中東擴大勢力範圍的前緣,折射出人類文明發展與權力競逐的複雜面貌。由於內政動盪不安,加上大國的攪局,敘利亞人民成為最大的受害者,其慘況不亞於加薩走廊。
以、敘衝突由來已久
在過去一年多以來被以色列轟炸次數最多的就是在它北邊的敘利亞。回顧過去,敘利亞參加過1948、1967、1973、1982年對以色列的戰爭,但都是戰敗的一方。1973年10月猶太人贖罪日,敘利亞、埃及發動猛烈的攻勢,敘利亞最初在戈蘭高地取得優勢,但不久被以軍擊潰,以色列從此佔領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現在成為以色列重要的戰略要地及農業生產區,當然是寸土不讓。
30多年來,敘利亞扮演伊朗援助黎巴嫩真主黨武器的重要交通樞紐,也庇護真主黨的很多要員藏匿;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之後,真主黨派出了大批的戰鬥人員協助保衛阿塞德政權。以色列視敘利亞為安全的威脅,經常在邊界附近進行突擊或進行空中轟炸。
回顧敘利亞的現代歷史
第二次事件大戰結束之後,敘利亞脫離法國的托管獨立建國。當時政治團夥割據、宗派分立、經濟落後,軍方的力量趁機壯大,但內政持續動盪不安,危機四伏。1945至1971年26年之間,一共換了九個總統。1971年空軍出身的哈菲茲阿塞德((Hafez Al-Assad)取得政權, 以鐵腕統治近30年,才把位子交給了他的兒子巴沙爾阿塞德(Bashar Al-Assad)。
阿塞德的統治方式比他的父親更殘暴專制,遭致敘利亞人的痛恨。 2011年「阿拉伯之春」運動爆發時,敘利亞人民乘勢而起,要求民主與改革。南部的德拉城(Daraa)人民為支援ㄧ名被逮捕的青年而上街抗議,政府以武力強硬鎮壓,抗議活動迅速擴大,演變成全面的內戰,阿勒坡(Aleppo)、霍姆斯(Homs)等大城在戰火下成為焦土。聯合國估計,內戰造成了50萬人喪命,600萬人成為國際難民,流竄到土耳其、黎巴嫩、約旦與歐洲各地;在國內有1200萬人流離失所。整個敘利亞,被瓜分為政府統治區、叛軍佔領的北部及東部,庫德族也在北部建立自治區。伊斯蘭國(ISIS)一度瓜分全國大幅的的領土,並施行恐怖統治。
外國勢力介入
敘利亞的內戰造成引狼入室的結果,各大國紛紛乘亂介入,各有所圖。俄羅斯與伊朗全力支持阿塞德政權;美、英、法等國家在初期援助反政府軍,但逐漸失去方向,美國則將重點轉向打擊ISIS,而非推翻阿塞德政權。由於俄羅斯強力的支援,戰爭逐漸變得對阿塞德政權有利;俄羅斯也以此爲跳板,重返中東地緣政治的核心。伊朗則以敘利亞為戰略走廊,進行「長臂控制」,支援以色列周邊的反對力量,除敘利亞外,包括黎巴嫩的真主黨,以鞏固什葉派勢力範圍。美國、土耳其等多國軍隊同時駐紮在敘利亞,斲傷了其主權國家之名實。
西方國家對阿塞德以違反人道、違反民主的方式統治敘利亞而施加經濟制裁,造成敘利亞經濟成長滯後、貨幣貶值、糧食短缺、餓莩遍野、基建不足的情況。
2023年3月中國促成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恢復外交關係之後,阿塞德政權也破繭而出,恢復參與阿拉伯聯盟活動的機會,並得以前往沙烏地阿拉伯等國訪問。許多國家接受阿塞德政權的存在,主要考慮是地區的穩定,而非其民主或人權有所的改善。
是1945年以來敘利亞政治上的不安定、大國的干預、內部的軍事鬥爭、宗派爭權,在敘利亞留下的烙印是一半以上的兒童沒受過什麼教育、大批青年流離失所,在難民營中長大、逃離敘利亞的人也無法返鄉。留在國內的人在貧困與恐懼中求生,內部難以維持長期的穩定發展。
阿塞德政府垮台
2024年12月敘利亞的沙姆(Hay’at Tahrir al-Sham,HTS) 解放組織由敘利亞西北部伊德利卜省(Idlib)發動攻擊,迅速推進到首都大馬士革附近。政府軍因長年爭戰、貪腐橫行、收入微薄、士氣低落,兵敗如山倒。叛軍摧枯拉朽,所向披靡,政府軍管轄的很多城市幾乎是不戰而降。政府長年的高壓統治與管治無能,民眾對阿塞德的統治早已心生不滿;而一向支持阿塞德的俄羅斯因深陷烏克蘭戰爭的泥淖,難以持續對敘利亞提供財政支援與軍事物資,諸種不利因素的疊加,導致阿塞德政權在極短時間內就兵臨城下,12月8日首都大馬士革淪入叛軍之手。阿塞德本人倉皇出逃,據說藏匿在莫斯科附近。
目前掌控敘利亞政權的是 夏拉阿(Ahmad Al-Sharaa)。他原來是伊斯蘭叛軍組織HTS的領導人,該組織早期與凱達組織有關聯。叛軍攻佔首都大馬士革之後,他就成為過渡階段的總統,但任期不明,他頒布過渡期爲五年的憲法。雖然夏阿拉阿奪取了政權,但敘利亞內部多年來累積的問題千瘡百孔,百弊叢生。如內部的分裂、族群與宗教分裂、經濟崩潰以及缺乏重建的經費等皆力所不及,國事危於累卵。
敘利亞目前的財經狀況
自2011年內戰以來,敘利亞的GDP累計萎縮超過50 %,人均所得極低。原來一美元可以兌50敘盾,近期ㄧ美元可兌13,000敘盾,貶值非常嚴重;敘國目前計劃在今年底發行新版貨幣,直接從面額上刪除兩個零以簡化交易。過渡政府面臨嚴重的流動性危機,導致資金極度的短缺,基礎設的恢復十分的困難。超過90 %的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以下,估計達1670人。根據聯合國糧食計劃署的資料,敘利亞的食品價格在過去一年上漲超過70 %,而一般公務員月薪只有10到20美元,難以存活。他們急 需人道救援,但可獲取的物資卻在減少。 敘利亞雖然政權變天,但紛爭未息,對人民而言,日常生活仍然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
敘利亞組成新政府
2025年3月臨時政府成立,總統由前叛軍領袖夏拉阿出任。九月出席聯合國大會時,呼籲美國解除根據2019年凱撒法對敘利亞實施的制裁。
這是敘利亞總統在近60年首次出席聯合國大會並發表演說。夏拉阿總統穿著西裝、繫上領帶,外表上跟一般國家的領導人無異。他所領導的沙姆解放組織過去被美國定位為恐怖組織,他率眾推翻了阿塞德總統的政權,搖身一變成為敘利亞臨時總統。他跟班底都缺乏治國的經驗。不過,他過去幾個月,非常積極利用政治與外交手段,試圖將軍事勝利轉化為一個被國際接受的過渡政權;但是他過去的背景讓外界對敘利亞能否實現真正包容式的民主轉型抱持審慎懷疑的態度。
美國總統川普今年五月到沙烏地訪問時,曾會晤夏拉阿,並解除了大部分對敘利亞的制裁,但制裁的依據2019年凱撒敘利亞平民保護法(Caesar Syria Civil Protection Act)仍然是美國的法律。美國兩黨都有議員,希望將廢除凱撒法納入預定12月底通過的國防授權法(NDAA)修正案內。
以、敘安全談判
最近幾個月,敘利亞與以色列進行多次談判,因為以色列不斷地派軍機轟炸大馬士革附近的地區,甚至派地面部隊進入敘利亞東南的Deraa、西邊的Homs及沿海的Latakia, 也擴大佔領了1974年所達成的戈蘭高地非軍事區的土地,包括赫蒙(Mount Hermon)山頂的軍事要地,且宣布1974年的停火協議不再有效,對敘利亞帶來安全的威脅。雙方談判的重點不在於外交承任,而是要對安全管控達成諒解。在談判過程中,夏拉阿展現了務實的態度,已同意將重型武器,由敘利亞南部撤出。以色列在加薩停火後,對敘利亞的軍事行動可謂肆無忌憚,嚴重侵害敘利亞的主權與領土完整。美國卻對此種發展未置一詞。
夏拉阿由叛軍頭子搖身一變,成為敘利亞過渡政府的總統,他面臨國內外諸多的困難。1、境內仍存在美國、俄羅斯、土耳其、伊朗、以色列各國的軍事力量,暫時維持一個恐怖平衡的局面。2、境內仍有反對派的力量與北部庫得族的存在,敘利亞政府難以完成國家真正的統一。3 、過渡政府人才不足,缺乏管理國政的經驗,也沒有外交事務的經驗,需要時間磨合歷練。4、恢復經濟建設與基礎建設困難重重,10月20世界銀行估計恢復2011年內戰造成的損失保守估計高達2160億美元,但外匯極度短缺,求助無門。5、失業率嚴重,數百萬難民流離失所,成為不定時的炸彈。6、人道問題難解,90 %的人生活在貧窮綫下,幾乎每個家庭都受到波及。7、工農體系崩潰,非短期內所能恢復。8、現任總統的合法性仍有疑慮。夏拉阿本人也表示,至少需要四到五年才能舉行總統的選舉。
不論由時間的短期、中期、長期或由地緣政治、經濟、社會、宗教等各方面研判,敘利亞的統一、和平、發展都面臨極大的挑戰。敘利亞人民的苦日子還沒有到盡頭。
※作者為前國防部特任軍政副部長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