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海納百川》巴勒斯坦人的困境(張良任)

  • anhotpe
  • 2天前
  • 讀畢需時 3 分鐘

2025年08月05日/中時新聞網


台灣巴勒斯坦自由連線3日在外交部門前,抗議外交部資助以色列屯墾區,他們敲打鐵碗鐵盆,希望敲醒外交部和部長林佳龍。(圖文:劉宗龍)
台灣巴勒斯坦自由連線3日在外交部門前,抗議外交部資助以色列屯墾區,他們敲打鐵碗鐵盆,希望敲醒外交部和部長林佳龍。(圖文:劉宗龍)

以色列與哈馬斯600多天的戰爭,加上美國總統川普各種打壓、制裁巴勒斯坦的言論與做法、美國眾院議長Mike Johnson突然造訪約旦河西岸,一時之間巴勒斯坦種族滅絕、加入聯合國,建立主權獨立國家三大問題又回到聚光燈下。


巴勒斯坦人不只是文化、地理、宗教或國籍概念,基本上是一種民族認同。他們所面臨的裡裡外外的問題非常的錯綜複雜。


在六百多天與以色列的軍事衝突中,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法塔赫(Fatah)或自治政府(Palestine Authority) 要求國際社會制止以色列軍事行動的呼籲,顯得力不從心,蒼白無力。


國際社會要求以色列停止在迦薩進行「種族滅絕」的呼籲此起彼落,這只是巴勒斯坦人困境的一部分。其它問題犖犖大者如下:


ㄧ,難民人數多。事實上,住在迦薩地區的210萬人,只是整個巴勒斯坦人的一部分。所謂的巴勒斯坦人總數大概在1300萬人左右。除迦薩外,約旦河西岸(包括東耶路撒冷),約310萬人;約旦350萬人;以色列境內170萬人;黎巴嫩、敘利亞境內各約50萬人;居住在卡達等海灣國家的大約50至80萬人。根據聯合國巴勒斯坦難民救濟暨工程處的統計,人數大約在560萬人左右,他們在中東多個國家沒有身分、沒有地位,沒有財富。雖然都是阿拉伯人,他們不受當地政府的歡迎,已成為長期的社會隱患,沒有短期治療的特效藥。


二,巴勒斯坦人面臨「一國兩治」(1988年11月已自行宣布建國)的情況。一邊是國際社會認可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PA),另一邊是掌控迦薩的哈馬斯激進組織。兩邊所控制的領土不相連接,政治關係也不和諧。前者走溫和路線,願意與以色列共存;後者走武裝鬥爭路線,對以色列必欲去之而後快。哈馬斯不願遵從自治政府的領導,自治政府對迦薩也是鞭長莫及。雙方心結甚深,談判合作多年,迄無具體成果。


三,自治政府合法性問題。自治政府由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及多個派系組成的。現在的總統是高齡90歲的阿巴斯(Mahmoud Abbas),他已在位20年,期間未經改選,總統的合法性存疑。況且,自治政府多次被揭發行政效率低落、貪污舞弊、用人唯親、財政不透明、資源集中於少數人,削弱了人民的信任。政府經費極度依賴美國、歐盟、阿拉伯國家的援助,但預算的缺口難以補足。


四,派系眾多。巴勒斯坦人有14個主要的派系。2024年7月21日領導人聚集北京舉行和解對話,並簽署了結束分裂加強巴勒斯坦民族團結的宣言。最核心的一點是確認巴解為巴勒斯坦人民唯一合法代表。會議表面上風風光光,但私底下暗潮洶湧。事實上,巴勒斯坦人合謀而不同心,只有內部爭端以某種方式得到化解,凝聚了共識,迦薩的重建和局勢的全面緩和才能碎步向前。然而法塔赫與哈馬斯兩大派系多年來相互敵對,即使迦薩已毁於炮火,哈馬斯的領導人非死即傷,或流亡在外,自治政府的代表性在當地並未受到認可或歡迎,戰後重建工作似為難以承受之重。


最近,法、英、加拿大及沙烏地阿拉伯等大國紛紛表態要承認巴勒斯坦國。「一邊ㄧ國」雖非萬全之策,但卻是中東和平的舊基礎、新起點。成敗就在尼坦雅胡與川普總統一念之間了 。


對台灣的課題:未來會承認巴勒斯坦國或建交嗎?(作者為前駐以色列特任大使)

 
 
 

コメント


​地址

財團法人兩岸發展研究基金會​
11268 台北市北投區北投路二段13號10樓之1

10F.-1, No. 13, Sec. 2, Beitou Rd., Beitou Dist., Taipei City 11268, Taiwan (R.O.C.)

© 2023 by Dr. Repair.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